說起校外培訓,如今的家長似乎都面臨著幾重壓力:一方面,教育部門的減負之聲不絕于耳,培訓機構的學位卻需搶購秒殺;另一方面,為人父母內心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就好,身為家長卻又常常被培訓機構無形綁架——培訓市場亂象叢生,學生家長焦慮不已。
不過,今年以來,上到教育行政部門,下至地方學校,都開始層層深入,切實推行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行動。廣東省的這一役,可謂反應迅速,亮點多多。這次的專項治理行動,也給社會各界破解了關于校外培訓的諸多困惑。
治理什么?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不是要關閉校外培訓機構、封鎖校外培訓市場,目的是在規范行業秩序。”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在最近的一次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研討會上如是說。
今年4月12日,我省印發了《廣東省教育廳等五部門關于印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方案的通知》,將治理目光聚焦于存在安全隱患、證照不齊、強化應試等八類不規范行為,重點回應群眾投訴,著力規范市場秩序。
王創副廳長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研討會
越是在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對學習的需求越強烈,培訓的支出比例也越大,這是一個規律性的現象。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中小學生對學習的補充性需求,以及綜合素質拓展的需要。這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地方。
但是,社會上培訓熱度近年來有增無減,還在于一些機構通過超綱教學和提前教學,抓住了家長的軟肋。所以,這次我省專項治理行動的重點是消除安全隱患,提倡規范發展,對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超綱和提前教學以及強化應試的現象進行整改,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不得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同時對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的現象加以整改。
廣州市荔灣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聯合整治行動
怎么治理?
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確是利民之舉,具體成效如何,還得靠落實。
我省在治理過程中,教育廳等五部門積極引導,在“民聲熱線”、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上進行解讀宣傳,引導群眾理性看待校外培訓的作用;敢于擔當,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了治理工作舉報熱線電話和郵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反應迅速,研究制訂了《民辦培訓機構設置標準》《非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監管辦法》《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監管辦法》;實時跟進,建立每月一期的專項治理進展情況通報制度,了解各地排查摸底、推進整改、查處違規等詳細數據。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林洽生在教育部2018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介紹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廣州經驗
廣東那么大,要說哪個縣(市、區)培訓機構數量最多,面臨的問題最復雜,答案自然是廣州無疑。
就目前摸排的數據來說,廣州市的培訓機構達到八千多家,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問題解決了,全省的專項治理行動也就攻克了關鍵堡壘。在省教育廳等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廣州市除了常規治理措施,還因地制宜,重視源頭治理,可謂妙招頻出。
專人專辦,成立專項治理辦公室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小組,設立辦公室,抽調專人集中辦公。
同向發力,開展教育系統綜合治理
市教育局集體約談廣州地區知名民辦中學校長,重申招生紀律和要求,切斷學校招生與校外培訓機構的掛鉤聯系。
加強監管,建立長效監控機制
建立“廣州市校外培訓機構管理信息平臺”,將培訓機構的證照情況、安全狀況、教學內容、師資力量、場地面積等情況錄入數據庫,構建校外培訓機構信用評價體系。
提供服務,推行課后校內托管
為減少家長對校外培訓的被動需求,通過政府給予經費補助、學校無償提供場地、第三方公益普惠收費、家長部分承擔、教師合理取酬等方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型校內課后服務機制。
廣州市越秀區回民小學課后托管武術社團的訓練
這些個性化的措施,疏堵結合,內外兼顧,標本兼治,既有對培訓機構的合理引導,也充分考慮了家長需求,讓人忍不住點贊。
成效如何?
兵貴神速,對這次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從4月12日省教育廳等五部門發文,到8月初,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排查摸底,現已全面進入集中整改階段。
各地根據省教育廳的部署,迅速行動,廣州市在4月18日出臺《廣州市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的同日,各有關單位便聯合對尚德國學館、廣州大課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培訓機構進行查處。
在第一次查處的當晚,廣州學而思即宣布取消其春季學期排名考試,卓越、學大等機構迅速采取措施自行整改。目前,全市已經先后5次開展集中執法行動,著力解決群眾關切的焦點問題,并對前期已經查處的部分培訓機構進行“回頭看”,鞏固治理成果。
在引導培訓機構打造育人氛圍、強化規范發展的同時,廣州市教育局切實履行惠民服務承諾,全面落實校內課后托管服務工作。目前,全市午休托管服務學生51.3萬人,課后托管服務學生35萬人,為那些孩子放學早無人接的家長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問題,極大地緩解了學生對校外培訓的被動需求。
廣州天河區華景小學的學生參加課后托管興趣班
校外培訓不是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也不是靈丹妙藥,個個競相追逐。這次專項治理行動,其實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目的是讓培訓機構多一些自律,更加規范;學校辦學多一些追求,更加高效;學生家長少一點焦慮,更加理性。